「伯大尼」是聖經中的地名,有著「受苦之家」、「無花果之家」的意思,由於耶穌在此行過許多神蹟,成了蒙福之地,不少服務機構以它為名。陪伴大米缸已然三年的屏東伯大尼之家(以下簡稱伯大尼),也本著基督博愛的精神而成立。
最初的愛,最初的純真
伯大尼的老師們,許多人以信仰、最初的愛為出發,讓服務成為奉獻,同時也在孩子們的笑容裡得到回饋。也有人,因為發現到身心障礙者的生理功能較常人快退化、生活飲食需要協助照料,希望化護理專業為幫助,盡自己所能照顧孩子的需求,陪伴他們走過困境,並在日夜相處後,「喜歡上這些孩子們的單純認真,想繼續與他們待在一起。」
微弱生命,活得有尊嚴
面對孩子們的身心狀況,伯大尼的老師用最刻苦敦厚的溫柔去待應,手把手地帶著院生下田、照顧牛羊豬們,透過適量的勞動,在種花與種菜、植物與動物這樣純粹的生命間,一點一滴舒展緊繃的身心。「太多的照顧,不一定對他們有益。」志不在產出的量,而在減少依賴、各自擁有一些能力,「儘管他們是微弱的生命,也有生命的尊嚴。」伯大尼之家的李督導曾說道。
不斷努力,收穫甜美果實
孩子們透過工作的成就感、活動過程中得到的讚美,能紓解原本需要使用藥品才能緩解的情緒狀態。在流汗之後,孩子能品嚐自己用健康方式耕種的蔬果,而吃到大米缸計畫提供的米時,「他們會說:『老師,今天的飯比較好吃喔!』,然後滿足地把飯吃光。」老師說,孩子們的挑食狀況有在減少,香Q的友善米讓他們很有食慾。
艱難環境,建立良善循環
當身、心需求都被照顧到後,生活品質就能逐漸改善。伯大尼幫助孩子們在艱難的條件下,建立起生命的良善循環,與大米缸的初心相呼應。大米缸希望支持友善耕作的稻農,將友善米提供給需求者。當他們吃下好米,不只身體受到善待,同時也成為支持友善環境的小尖兵,延續善意。「這邊有許多失依個案需要社會的協助,非常感謝大米缸計畫,減輕機構伙食問題,友善環保又能吃出健康,伯大尼的孩子很幸福。」因為惺惺相惜,伯大尼願意與大米缸並肩而行,謝謝伯大尼給了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大米缸希望依循這樣的心意,與伯大尼一起將有愛的米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