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缸眼中的易倚
—農場超人兼生態雜役工
時間分配圖
一年兩期有機稻米種植|60%
吳易倚種植台南16號稻米,堅持友善耕作,不使用化肥與農藥,以保護環境和維護農地健康為首要。稻米的生長過程中,他注重水管理及手工除草,並接受大自然的挑戰,如颱風帶來的傾斜和鳥類、蟲類分享部分的稻穗。他的理念是「種出來的東西,一些分給鳥和蟲,剩下的就是給人吃的」。
有機仙草種植與管理|30%
仙草是吳易倚農場的重要作物之一,採輪作方式減少病蟲害。每年中秋節左右收割後,需曬乾並進行加工,他還協助鄰近的有機仙草農合作打捆打包,並建立穩定的契作關係。仙草的管理包括人工割草和收割,對勞動力需求高,並透過他的兒子逐步接手管理。
杭菊與丹參等特色作物|10%
種杭菊時,彷彿開了一間「昆蟲食堂」!杭菊香氣四溢,吸引來了各式各樣的小蟲,花苞和葉子都被啃光,最後收成的杭菊「斜半顆」,完全不像別人那樣圓潤完整。因為沒有噴灑農藥,其實都能放心吃,大家種這些作物都是為了自己,但今年的杭菊的收成量好像只夠自己泡茶,雅燕說炸新鮮杭菊也很好吃。
吳易倚的丹參田堪稱「天氣賭場」,一場秋颱來就可能讓他的丹參泡水變爛,根部還沒長大就先報銷。洗過丹參後水槽都是紅紅的,這是農場的「紅寶石泉」吳易倚覺得,有緣人喝一杯這樣的丹參茶,身心都能被這自然的精華滋養。
吳易倚的桃花源四周環山擁抱,幽靜隱秘成一處潔淨的生態天堂
續緣有機農場位於苗栗銅鑼,四周山巒環抱,不僅在水源處,附近也無工廠汙染,山好水也好。吳易倚友善耕作的農田得天獨厚,常年都不怕東北季風,但這次康芮強颱出海後的回南風,讓再兩週就要收割的稻米幾近傾斜貼地。
台南16號 莖稈堅韌| 這批正值入漿期的台南16號稻米沒有真正伏倒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無加肥料的稻子結穗不會太重,過些時間有些會回正,原來稻米就有抗風的能力。吳易倚平常都是手工除草 。這片二期稻看起來沒有太多雜草,也和品種相關。他們長得比雜草快,雜草矮了一節也就無法曬到陽光,自然長得比水稻弱勢。
這些屋頂上等待吃大餐的麻雀| 歷經強颱、雜草這兩關,友善耕作的稻米仍舊無法逃過麻雀大軍,等我們田間導覽完後,就是他們放肆的時刻。這一角也缺一大塊水稻,因為地勢比較低窪,水蓄著導致福壽螺聚集開趴,「有一次還傻眼,福壽螺吃掉一分地」吳易倚邊回憶邊大笑著!
與妻子是絕佳拍檔,今年加入最強生力軍
老闆與員工的互補關係| 其實今年一期稻米到很慘,到處都是雜草,挲草三四次還是長,妻子雅燕用老闆的口吻說「田間管理很重要,有人就一直找不到哪裡有洞,一直在漏水」,吳易倚像立刻接受批評的員工回覆「我們這邊老鼠很會打洞,之前有找到洞補起來,就可以用水位高低,來抑制雜草生長得比稻米快」
下半年的農事應該是很繁忙的| 先割仙草、稻米,緊接著11月下旬要採收杭菊,雅燕調侃地說:今年杭菊我老公種失敗了,不會忙了!當鄰居夏天正中午在勤勞除草時,也會拿來對比激勵他,吳易倚也開玩笑說:「都是你害我被罵!」吳易倚雖嘴上抱怨,卻認真照做,這樣的互動讓農場生活更多了幾分趣味。
最強生力軍 今年加入|吳易倚在宜蘭讀大學的兒子今年畢業,當初問兒子為什麼要讀農業相關科系,他覺得爸爸農事都做不完,他決定要來幫忙。關於這間好消息,統籌大局的雅燕決定明年的杭菊讓兒子認真種,希望換人做做看,才有新氣象,吳易倚立刻回:意思是說我不認真種囉!接著夫妻倆又笑成一團。
台灣黑寶:利潤比水稻高的仙草,跟食品廠契作也外銷美國
仙草並不比水稻好種| 生力軍今年是第一次參與一甲地的仙草種植全過程,從扦插育苗、種植、補苗、除草、收割,但今年補苗的比例卻很高,原來是兒子與同學們來田裡實習,仙草苗不像水稻這麼好插,深度、水分的控制都需要經驗的累積,這都是人力培訓很重要的一環。
葉子有膠質、仙草枝幹有香氣| 一個人一天最多可以割一分地的仙草,通常需要請人幫忙,仙草收割從根部就要下刀,放在原地委凋,往年可以收120幾綑,堆滿棚間。中秋節採收,需曬半年,一直要到明年四五月,才能喝,也才開始賣。
麻雀直接在太歲頭上動土了!笑稱這裡的生物都「懂吃」
有機水稻田的生態指標物種| 因為橙瓢蟲對農藥敏感,這也代表吳易倚無農藥耕作的最佳證明,讓橙瓢蟲靈敏地棲息於稻穗間、福壽螺和田鱉交織著稻田的生命力,四月和十月夜晚點綴著螢火蟲的微光,穿山甲則默默挖洞搜尋蚯蚓。連在割稻的時候也撞見跑離的田鼠,因為吃太胖,田埂爬到一半滾下來的畫面。
這片土地,人與自然的界限模糊| 農業不僅僅是生計,更是對大地的一種承諾。連走近田間,麻雀都不會飛走,直接停在電線上等人類參觀完,形成別具一格的和諧共生之地。若有秋颱,稻田被風吹斜,成了「在地作物」,但他總是樂觀看待,堅持自然的力量。
在這片「桃花源」般的淨土上,耕作者以虔敬的心與自然共舞,順應四季更迭,耐心等待土地回應。他們的心境如同這片田地一般,平和而專注,每一株作物在這份用心栽培中緩緩生長。這片田園不僅是他們工作的場域,更是一方靜謐的心靈棲所,承載著他們對土地的熱愛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