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缸眼中的毅翰
—科學基礎的農田探索者
時間分配圖
陳毅翰的哈螺田間日記
稻米種植與田間管理|60%
陳毅翰的水稻田是高雄147壽司米的天堂,他將這片田視為實驗室,發明了「哈螺農法」。透過大秧苗移植技術和精心的田間管理,他成功降低了雜草與福壽螺的破壞力,不用苦茶粕,也能讓生態和稻米和平共處!
育兒與家庭責任|20%
兩個孩子在農田裡長大,爸爸的角色不僅是農夫,還是全職保姆。田間的忙碌絲毫不減他陪伴孩子的熱情,因此孩子對生態也多有認識。經常能看到他帶著巡水田的身影。
米包裝與行銷|20%
從田間到餐桌,陳毅翰包辦了「哈螺米」的全流程。他笑稱自己是「田間CEO」,每袋米都承載著他的汗水與心血。他還設計了富有生態故事的包裝,讓每位顧客不僅買到好米,還能了解福壽螺從敵人變成夥伴的奇妙旅程。
林芳儀的生態故事
活動企劃與生態調查|50%
林芳儀是田間生態的代言人,她主導的「深溝釣魚大賽」已舉辦六年,把原本枯燥的生物調查變成趣味十足的競賽。「其實我們是用釣魚來吸引大家關心生態!」通過這些活動,她讓更多人認識到水域生態的重要性,並推廣友善農法。
育苗與田間支持|20%
雖然農務不是主力,但林芳儀在育苗和田間管理方面可不遜色。她覺得福壽螺的議題,是整個台灣農業歷史的縮影,重新思考人螺綿密的關係,才能看到改變的方式。
育兒與家庭支持|20%
林芳儀和陳毅翰分工合作,無縫銜接農務與育兒生活。在田裡追福壽螺和在家追孩子,都是日常。
志工宿舍管理|10%
林芳儀負責的志工宿舍不僅是個住的地方,更是一個體驗農村生活的窗口。她用回收材料打造永續設施,讓來的志工都能感受到農村的獨特魅力。
「希望這裡不只是宿舍,還是友善農業的起點。」
以科學為基礎的農田探索者
在宜蘭員山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上,陳毅翰與妻子林芳儀的耕作哲學,不僅僅是種植稻米,更是對生態的悉心守護。他們共同發起「農田裡的科學計畫」,不使用殺螺劑,保護田間的水生生物,讓水稻田和周邊生態共生互利。即使福壽螺是稻田裡的頑敵,他們的「哈螺農法」將福壽螺的存在轉化為一股生態助力,在友善農業中開創出獨特的耕作方式。
福壽螺的探索之旅,從敵對到共生| 面對農田中日益增多的福壽螺,陳毅翰和林芳儀決定以科學方式進行研究,探索如何將福壽螺的「害」轉化為「利」。前往阿根廷、日本等地,學習不同的防治與共生策略,試圖將福壽螺的存在融入稻田生態,使其成為雜草管理的幫手,達到共生的平衡。在這場探索之旅中,他們重新認識了福壽螺,也深信自然界中沒有純粹的敵人,只有如何共存的課題。
田間的「大秧機」全台僅二台
福壽螺是田地另一位共生者
宜蘭的稻田中,一台大秧機靜靜地行駛在田埂間| 陳毅翰與妻子林芳儀以對土地的熱愛與科學的眼光,帶來這台專為大秧苗設計的機器。這些約40天的大秧苗在機器輕柔的操作下穩穩扎根於水田,四、五片綠葉舒展在陽光下,如同接受天地的祝福般頑強生長。
長成的秧苗更強抵抗力,福壽螺難以啃食| 這台大秧機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能完美地配合這些壯碩的秧苗,替代了傳統插秧機無法達成的任務,從而不需依賴化學藥劑。福壽螺不再是威脅,而是這片田地中的另一位共生者。
對友善小農而言,大秧機不只是機械,更是心靈的寄託,是在守護生態平衡中一份沉穩的力量。它幫助陳毅翰延續他對自然的承諾,讓稻田成為一個綠意盎然的生命搖籃,守護著無數水生生物的家園。
從科學實驗到生活共鳴 別具一格的「深溝釣魚大賽」
別具一格的「深溝釣魚大賽」| 林芳儀的用心,體現在每一個細節。她鼓勵大家使用各式各樣的捕撈方法,從蝦籠、網子到無倒鉤魚鉤,甚至水下攝影,但一律禁止傷害生物的方式。她微笑著解釋:「這不是為了讓大家抓到最多魚,而是讓大家在遊戲中認識到水域的多樣性。」大賽期間,林芳儀像一位導師,熱情地分享著這片水域裡的「小寶物」——原生魚、田間小蝦、福壽螺,甚至偶爾出現的彩鷸,讓人眼界大開。
農田的水域不僅僅是灌溉,更是生機盎然的生態系統| 這場比賽背後的意義,是林芳儀的用心良苦,這些溪流、溝渠和埤塘,是無數水生生物的家園。林芳儀深知,只有讓人們親身參與、親眼見證,才能真正理解水域的珍貴,並珍惜這片土地。透過深溝釣魚大賽,她將愛護自然的種子播撒在每位參與者的心中,讓他們在玩樂之餘,對農村的生態懷抱更多尊重和關愛。
田裡的螺是最會『告密』的間諜呢!| 林芳儀在田間漫步,就像自然界的偵探,一眼便能捕捉每個生物的細節。她輕易區分福壽螺與石田螺,甚至還能透過牠們的數量和健康狀況來判斷這片稻田的耕作方式。友善農法的田裡,石田螺多得像是小小軍隊,福壽螺也悠哉地漫遊著。但如果你只看到福壽螺,那就要小心了,這通常意味著石田螺已經被殺螺劑清光了。
志工宿舍與田間實驗
體驗當地農村生活| 這座農場中,還設有由志工幫助建造的木屋宿舍,成為農田中的一隅歇息之所。這些簡單的設施展現了農場的永續精神,從家具到建材都來自於回收與再利用。陳毅翰希望這些志工不僅是來體驗農村生活,更是未來成為推動友善耕作的夥伴,讓這片土地能持續生生不息。
什麼!純法國鄉村風的廚房中島| 志工宿舍廚房散發著質樸的溫暖氣息,彷彿農村生活的縮影。這個廚房並不華麗,但每一件家具和裝置都蘊藏著一段故事。中島桌是法國志工親手打造的木製品,再利用的棧板,獨具法國鄉村風情。桌面光滑而溫潤,拉門軌道順暢,既實用又美觀,展示出手工製作的精細與實用性。冰箱也是朋友的贈品——每一件物品都被賦予了新的生命,繼續在農村生活中發揮作用。
這樣的廚房,正是農村永續精神的寫照| 它體現了對現有資源的尊重,將「再利用」的理念融入生活細節,替代了拋棄和浪費的習慣。在這裡,人們學會以簡單方式滿足生活所需,並與自然和諧共處,延續著一種低碳且充滿溫度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