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牧中心伴我們漫漫走過-大米缸三週年特刊 合作公益單位
「善牧的土壤,讓溫暖朵朵盛放」

踏實走過三年:大米缸持續對話

在秋日一望無際的稻海中,農人弓著腰,與土地對話著,交換這一季的心聲。大米缸也懷著對稻穗的敬意,牽起人與環境的手,關懷友善耕作及需要溫飽的人們、傳達生態永續與米食文化的精神,持續與生產者及需求者對話,探著尋著,已走了三個年頭。

 

包容苗種的土壤:善牧中心悉心照料

三年來,歷經起起伏伏的轉變,花蓮善牧中心對大米缸的支持卻始終不變,他們像一片溫潤的土壤,滋養著受暴婦女與受虐兒少,接納長期被陰影遮蔽的種子。除了讓兒少獲得良好照顧、有困境的家庭被支持,「吃飽很重要,對小孩子當然也是,當人吃飽的時候,才會想到心理需要。」善牧中心不只接住了園生迷茫的心,更照顧了他們每一頓餐食,讓我們感受到社會上還有這樣寬厚的溫柔。

 

撩開守護者的面紗:映亮迷茫的種子

你曾想過,是哪些人在守護著家庭失能者,甚至顧念對方各方面的需求嗎?其實他們與凡人無異,在「棕樹學園」(善牧中心少女安置家園)中,有著生活輔導員,如同母親一般,照拂居住園裡的園生;而社工阿姨們,就像大姊姊,給予孩子們日常生活及身心靈的支應。其中也有工作人員是誤打誤撞進入單位,但卻在服務過程中了解,「走到現在,才發現下一代的生命岌岌可危。」

隨著社會結構更迭,家庭更容易浮現各種問題與洞孔,當生活狀況失衡,要飽餐一頓並不容易,看似簡單的一餐,對弱勢者來說常常是珍貴的一餐。且經濟條件不好時,易取得的食材多是罐頭或泡麵,「因這些食物方便使用又可以囤放。但相對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面對服務對象的飲食情形,守護者們提到,「他們對於白米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大,有時候,愛吃飯的程度反而勝過菜肉類。」當他們看見婦女與孩子們來到善牧之後,「能有足夠飯量供應,三餐正常飲食,身體也變得很好,體重也有增加」,內心欣慰不已。

 

吃飽吃好的力量:讓善成為圓心繼續滾動

「感謝你們,溫飽了服務對象們,讓我們工作人員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協助服務對象們。」吃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但也需要吃好,才能有能量支撐身心。所以大米缸想從最純粹的善意出發,與大地共好,進而孕育好的作物為需要的人提供養分。當對方接受到善良的動力,也可能產生回饋他人的心意。

守護者分享道:「一開始我只知道大米缸計畫會定期為我們照顧的孩子送來新鮮有機的好米,更了解之後,才知道大米缸以「米」為核心主題,帶出很多社會與環境的議題,原來孩子們吃下的每一碗飯、每一粒米,不只是幫助與受助的單向關係,更是整個善循環計畫中的一環。」讓善成為圓心,向外拓展並不斷滾動,是大米缸企盼做到的關懷——謝謝善牧成為滋養大米缸的沃土,伴我們走過第一個三年,願有更多的三年,聚疊彼此的初心,讓溫暖朵朵盛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