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米比送錢更具意義!」
未來里建設支持大米缸從未中斷,只為讓新竹更好!
大米缸草創之時,曾因發展不順而萌生放棄念頭,好在幾間新竹企業的不離不棄,讓我們慢慢相信,大米缸做的事只是需要時間,而不是方向錯誤,更底定了沒堅持十年,不輕言放棄的決心。今年,已是第七個年頭,抓準時機拜訪未來里建設的謝偉文副總,一同聊聊這七年來的風風雨雨,以及那些超出預期的意外成果豐收。他說:「很少單位願意做不賺錢又不容易的事,但大米缸卻因為善良而堅持做了,那我們為什麼不支持?」
在地企業的唯一堅持,
就是讓新竹更好!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大米缸選擇在大新竹深耕,而不是台北、台中、高雄。原因其實來自與大硯建設(今未來里建設)的結識。
回想起當年的合作提案現場,作為新竹在地企業,大硯建設(今未來里建設)唯一的堅持就是 — 在地。「我們在新竹耕耘,就是希望新竹越來越好,所以對大米缸的唯一堅持,就是能不能支持新竹的小農?能不能幫助新竹的學校?」有了如此開端,大米缸找到前進方向,開始慢慢結識新竹小農與社福單位,試著實現支持新竹土地的善循環。
一路走來,因著未來里建設的這份堅持,陸陸續續合作了5位新竹農友、7間新竹社福機構,持續貫徹著未來里建設的願景。謝偉文說:「其實未來里建設時常支持新竹的不同單位,但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多。而對我們來說,大米缸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但在農業受忽視的時代,選擇一頭栽進去,更在當中不斷擴散更多影響力,成果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與能力。」
開辦一場關於米的展覽會!
翻轉既有教育框架!
對謝偉文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2023年底,一場舉辦在橫山國小的糧善餐桌。
倚靠未來里建設的長期支持,那年大米缸陪伴了橫山國小36位學童,整整一年時間。透過一系列食農課程的設計,不只讓學童從頭到尾參與了稻作的ㄧ生,更在米食、純素等限制原則下,洋洋灑灑一共完成九道料理,從前菜、沙拉、湯品到主菜,完整上演一場在地米饗宴。當中,菜色可是全由參與學童與專業廚師共同研究開發,或許菜名看來天馬星空,背後可都有學童對食物的詮釋。
謝偉文就回憶到,「那天,當小朋友面對大人的問題時,不再只是說出一兩個單詞關鍵字,而是基於對米與食物的理解,而能侃侃而談自己的觀點,不論對錯,都非常願意互動,很像影集《黑白大廚》中的主廚,在用食物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是一場很開放、很自由的展覽會。」
如此成果背後,一場實驗性的課程,往往來自密集的溝通,以及充分地放手。課程設計之初,大米缸先是與橫山國小主任、老師頻繁開會,來翻轉教室中以知識為主的教學方針,改以七成自由發揮空間、三成知識傳遞,來讓食農議題能好好連結學童生活。再者,也藉由給予足夠發揮空間與試錯機會,讓學童不再畏懼發表,能在對食物的認識下,用食物發表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見解。
事後來看,這般課程設計也正呼應著未來里建設對自己的期許。「未來里建設像一個背著火箭背包的小男孩,只要有足夠的天空,這世上就沒有不可能。」對社會傳達著放膽夢想、勇敢追夢的自由聲音。
送米比送錢更有意義!
持續推動新竹善循環!
專訪最後,謝偉文問到:「第七年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被我們所影響?」其實未來里建設的支持如同拋磚引玉,完完整整地發揮著一粒米的影響力。
從最初對有機及友善米的支持,是關乎著土地永續與農業長存;再到照顧弱勢群體的溫飽需求,是為社會角落無私送暖;再到對偏鄉學校及弱勢兒少機構的食農啟發,關係著未來人與土地的關係,種種成果,無不是一粒米帶來的影響力。甚至因著成果累積,大米缸近年得以被更多企業看見,新竹地區如ASML、立錡科技、友達基金會等都已加入共好行列,不只捐米,甚至全公司一起下田協助農忙,成果也來自那份單純的善心。
拜訪最後,謝偉文說出一句深刻的話 — 送米比送錢更具意義,畢竟米,關乎太多太多,這份來自未來里建設從未中斷的善心,持續滾動著善循環,讓新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