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裏的時序之約,辛丑年一期稻作插秧時節。

台灣南北全長約394公里,緯度影響日照角度,讓全台稻作的「生長期數」有所不同,蘭陽平原一年一收、花東縱谷以南一年兩收。

對一年兩收的花蓮富里而言,現在正是辛丑年一期稻作插秧時節,遵循節氣時序,農友們的新年新希望化做每株秧苗,隨著插秧機踏實前進,伴隨無數次向大地的折腰。

「插秧前要打田,通常請專業的打田師傅來打,如果沒有打平,水一退,比較高的地方就會長草,我們做有機不用除草劑,那就要手工拔,至少要再等二十天,二十天後,稻子長到一定高度,水才可以淹過草,雜草才不會長這麼快。」剛插秧,農友跟我們分享,經常需要睡在田邊,這段時間水量的控制至關重要。

「現在插秧不是都用機器了?應該沒有以前傳統手工插秧年代辛苦了吧?」這是我們與消費者面對面時,經常被詢問的問題之一。

插秧機相較傳統人工插秧,的確省下不少人力,但務農人口大量減少,畸零地形仍需手工插秧,加上從事有機稻田耕作需要照料花費的時間,約為慣行農法的兩倍,在這氣候多變異常及蟲害猖獗的現代,現代人以米飯為單一主食的觀念也不再強烈,我們不認為農友們的工作比起從前輕鬆,需要面對的挑戰仍處處存在,只是以不同形式出現。

驚蟄之前農友們早已開始忙碌,種下秧苗後就是一整期破百日的耐力挑戰,等待新生春雷乍響的時節,如果您來到花東縱谷,別忘了關照此刻稻田,眼前美景,也是無數餐桌上,每一碗溫暖米飯的起始點。

圖片拍攝:天賜糧源

▧ #嘖嘖募資 大米缸計畫個人方案▧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share-owin

▧ #大米缸計畫 企業支持方案▧

電洽0800-800-301,專人服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