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不分晴雨的大散步,堅持,是教給孩子的第一堂課。
「今天是週五,週五全校的孩子都會去大散步,要走一段路,無論大太陽還是下雨天都要去,晴天就戴上帽子水壺遮陽,雨天就穿上雨衣雨鞋,鍛鍊孩子們對環境的熟悉度,還有他們的意志力。」承山幼兒園鄰近竹北高鐵站,屬於華德福教育體系,強調孩子們的感官開發、與自然環境的深度連結。
風與陽光在四季流轉下,會有哪些不同的強度及位置呢?園區裡的一磚一瓦,從生態池、孩子們遊戲的爬樹空間,涼爽的迴廊、天花板隔間到空氣對流、兩邊開窗的教室空間,所有空間在設計建造之初,便琢磨進了許多自然氣候因子,友善自然之外,也提供孩子們豐富多元的遊戲空間與探索萬物的機會。
擇食良善,孩子嚐過天然的滋味,他便懂得選擇。
從今年開始,承山幼兒園每天吃的米,除了持續與新竹在地小農購買,更以參加大米缸計畫的方式,長期支持為這塊土地努力,種植有機好米的花東農友。
現今都市裡長大的孩子,往往與土地的關係分離,與大自然的情感疏遠,承山幼兒園在園所內建構的環境及課程,都往「連結及感受」的方向前進:帶領孩子親手採摘,甚至種植蔬菜、餵雞,選擇有機或自然農法所栽植的當季食物,以原味的方式烹煮讓孩子享用,連結起孩子對土地及飲食的細膩感受;舉辦友善自然農市集、與各式成長課程及親子講座,藉由教育的角度,讓孩子及家長與在地社區空間、本土友善農食等彼此連結,產生對土地與食物更深刻的感受及愛。
知識是理性的產物,感覺是心的能力,心的力量,誰也拿不走。
玩樂是孩子的本分,但該讓孩子們玩什麼,其實很重要,「七歲前孩子的感官完全開放,他們接受環境所給的任何東西。」承山幼兒園內一處開放式的大草皮,是孩子們最常待的遊樂場,「我們會告訴孩子,只能分享大地媽媽分享給我們的東西,不能去拔大地媽媽身上的;生態池是小魚兒的家,我們偏向教給他們對生命、自然、萬物的尊重,知識性的東西等到小學再學,但孩子能先學會怎麼跟環境相處,用心生活。」遠離科技產品,快樂地玩,但也要尊重自然,無論是玩泥巴、爬樹或是撿拾樹葉果子玩,孩子們接觸的都是最天然且原始的遊戲元素。
華德福教育並非當前的主流教育,新進老師在學時通常並不會接受到相關的課程,所以面談老師時,人格特質反而是最重要的,「應該說,這裡的老師要懂得生活,願意好好生活,喜愛大自然,喜歡一些手作的、天然的東西,像孩子們玩的娃娃,都是家長跟老師一起完成的,用天然無毒的材質去做。」
感覺是心的能力,心的力量,從日日與大地的接觸與感官訓練而來,當孩子們習慣從觀察中生活、習慣對事物友善,並懂得如何選擇質地好的飲食,這便是承山幼兒園教導給孩子們,終生受用的最好能力,往後即使在艱困的情況下,孩子們仍能保有善良溫暖的底氣,不停止為自己喝采,永遠都能往好的方向去。
善循環的模式,是一條難走卻必須去走的路,
也希望有更多朋友們能認識並看到大米缸計畫的用心,
看到這背後有許多好朋友及年輕人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與專業,
默默地守護這塊土地及關懷身邊需要關心的族群。-承山幼兒園
因為在乎彼此,所以一起吃飯,今年六月,花蓮富里見!
今年六月,我們將相約花蓮富里,在大米缸計畫的米生產地,一起吃頓飯,除了農夫,所有參與大米缸計畫的支持單位、受助單位與執行單位都會到場。
「很期待六月份大米缸計畫舉辦的一起吃飯活動,希望親自到花蓮現場去參與、去連結,我們更能知道(大米缸計畫)在承山可以做什麼,讓我們的孩子也是有感的,甚至帶到家庭裡面。每一屆都有新的家庭進來,就能有更多人接受到這個共好的概念。」園所內孩子們吃飯前,會共同唱一首可愛的謝飯歌,「謝謝花兒、謝謝果子、謝謝草和樹,謝謝太陽、謝謝水、謝謝風和土…」我們也十分期待六月份的一起吃飯活動,能為孩子們、甚至孩子的原生家庭帶回與大米缸計畫更深刻的連結,每天碗裡的米是誰種的?有哪些故事?除了對天地萬物的感謝,還有更多與土地相關的故事將要延伸,擴大孩子們對善意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