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4.jpg)
宇還地有機農場
「做有機,就是要分給人家(蟲)吃!」
「做有機,很需要自發性。」提到有機,溫廷舜及王紫菁夫妻倆立刻這麼說,
今天來拜訪的是「宇還地有機農場」,宇還地,宇還天地,把最自然純淨的,
還給大地,這是原本在台北工作的溫廷舜及王紫菁夫妻倆,離開都會生活後,
為自己農場所取的名字,也是夫妻倆對於農作的初衷堅持。
拜訪宇還地的這天,溫廷舜及王紫菁夫妻一早剛到舞鶴國小進行將持續一學期的「食農教育」,
平時便接受農場導覽及農事體驗行程的兩人,聊起農作趣味橫生,
農場堅持採用有機農法管理,取得有機驗證已三年,
農場上種植了50棵27年樹齡文旦柚及有機玉米等不同作物,
除了採取輪種維持地力之外,園內也採用草生栽培,
最近正在研究蜜蜂的兩人熱情的分享了蜜蜂築巢、演化的相關規則,
「一段時間沒看,蜜蜂就蓋了一堆違章建築!」在風趣的對談之下,
許多步履艱辛的在乎及堅持其實意在言外,想請對農藥非常敏感的蜜蜂來授粉,得先對自己的農作下一番苦工。
吃!-5.jpg)
「當蜜蜂從地球消失,人類將只剩下四年的生命。」,這句名言是否出自愛因斯坦仍有待考證,
不過能確定的是,在中央山脈東側,有一小群人,正用自己對大地的善意及熱情,
包容飛鳥蟲獸等三千食客,逐分逐畝將自然回歸大地。
吃!-3.jpg)
吉林茶園
「小綠葉蟬咬過的葉子,越捲曲就越香。」
吧台背後整面的黑板牆,菜單內容與塗鴉大筆落款於牆面上,
空間元素多以木質及鐵件為主,卻與時下興盛的工業風不甚相似,
一轉頭,牆邊古董電視櫃是各類名片、小卡的集散地,
柱上則以日式建築常用的礙子梳理電線當作裝飾,兩隻店貓隨意遊走,
「Ba han han non 好茶咖啡工作室」是我們來到花蓮後拜訪的第一站,
走進店內,坐上吧台,老闆彭瑋翔俐落的沖茶,翻轉沙漏計算時間,
在精準的等待過後,將招牌蜜香紅茶倒入薄如瓷的透明玻璃小杯中……在這裡,
無論是咖啡或茶,彷彿都潤上緩慢的顏色,隨意談聊之間,
有時提到剛回鄉的心情,或提到日常做茶及生活瑣事,
「Ba han han non 好茶咖啡工作室」的成立,雖然老闆總是笑著說是誤打誤撞,
但我們更覺得是因著時機,水到而渠成。
吃!-2.jpg)
打造不似傳統茶莊,卻讓人更能舒適品茗的場所;擁有四代傳承的悠久歷史,
同時也展現無畏無懼的創新精神;採用傳統自然耕作法,使用天然肥料,
拒絕化學生長劑,並通過二百零九項嚴格的茶葉農藥殘留檢驗,
由第四代彭瑋翔主持的「吉林茶園」及「Ba han han non 好茶咖啡工作室」,
在傳統初心中求新求變,兼顧本質與好的顛覆,
如同在「Ba han han non 好茶咖啡工作室」喝的那杯蜜香紅茶,
沒有太快,也並不太慢,所有的當下,都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