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

有意義的行動與紀錄

「行銷」二字,追根究底是達成目標的方式總稱,鋪敘抵達目標前的每個節奏,橋接不同角色間的供給與需求,面對人及事件不斷地整合協調,並藉此前行,大米缸計畫以柔軟的人文本質出發,但我們也清楚理解,所有的「分享、推廣」的行動,必須有意識地安排與執行,其中一項功課,便是將理性面的預測評估精準,並以大米缸計畫該有的氣質與溫度呈現。

圖說:京懋建設 「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影片側拍紀錄

找對的時間點,做該做的事

大米缸計畫中重要的「真實」價值該怎麼妥貼呈現?如何讓人注意並有感?生產者、推動者、受助者、整合者四個角色如何在大米缸計畫中相互銜接?各自的用心及真實需求又是什麼?許多自問,我們透過大米缸計畫系列紀錄影片逐步銜接,找答案。
圖說:美居建設 「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影片側拍紀錄

選擇「被看見」的方式,同中求異與異中求同

做有機的農夫,許多都懷抱著對土地友善、希望農業成為永續產業的心,「大米缸計畫 農夫在乎與煩惱的那些事」聚焦一個農夫的真實故事及日常生活樣子,同中求異,以特別的個人生命故事代言,訴說農人堅持的價值;「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則轉換紀錄的角色與角度,從支持者各自與大米缸計畫連結的切面著手,異中求同,試著反覆對話,以紀錄片的眼睛,在長期溝通之中,挖掘產生共鳴的部分。

圖說:大硯建築 「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影片側拍紀錄

圖說:承山幼兒園 「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影片側拍紀錄

支持者的心聲

京懋建設的范執行長與我們聊起美學與善在生活中的呈現,「做公益不需要太多罣礙,想做就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甚至分享了我們也從未聽過的真心話「一開始我會覺得,(做大米缸計畫)這群人瘋了,剛開始不容易理解,但後來我發現,這是另一種做法。」;承山幼兒園的創辦人香辰哥則以教育者的角度,說起幼兒園裡孩子與飲食的連結,「每天吃飯時,換煮了不同小農的米,孩子都會知道。」教會孩子懂得選擇,好好吃飯,甚至帶領孩子自己插秧、收割、碾米、曬米,「從一開始接觸大米缸計畫我就知道,這不是一件盈利的事,但是他可以把『吃』這件尋常的事,用更好的方式,做的不尋常。」;大硯建築的謝偉文副總分享因緣際會成立屬於大硯建築的「在地小米缸」,將企業自用的米,每個月穩定、適量地提供給新竹橫山國小、五峰鄉衛生所及新竹藍天家園食用,「米是一定吃得到的東西,解決了米的不穩定,公益單位就可以少煩惱一件事,對我們來說米是飽足,但對他們來說,更是一份溫暖。」;美居建設麗景社區的江主委則帶我們進入美居建設提供的「美居快樂農場」,並參加了社區每週六的工作的「共食」活動,「美居快樂農場是由美居建設提供的,裡面我們都栽種無毒友善的蔬果,大米缸計畫跟共食有很大的關聯。」社區共食活動的原型,就是大米缸計畫一直努力推廣的「一起吃飯」概念;再換個角度,探索廣告的蔣明朱總監以分享的概念與大米缸計畫結合:「生產者很認真種田,但是他們在收成上會遇到困境,大米缸計畫給予生產者更穩定的銷售支援,我們自己使用的米吃不完,於是開始有了送禮的規劃。」這支影片並未涵納所有支持企業的身影,但無論選擇為善不欲人知,或願意站出來拋磚引玉,大米缸計畫的啟動,都源於這些無條件的信任與支持。

好的理念、善的行為、認真耕種與做事的人們…,「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影片除了如實紀錄,我們希望它成為陌生人(無論是個人消費者,或是企業)認識大米缸計畫,甚至信任大米缸計畫的另一條道路。

圖說:探索廣告 「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影片側拍紀錄

圖說:美居建設 「大米缸計畫 支持者的心聲」影片側拍紀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