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伯大尼之家,從至微開始,到無微不至。-大米缸計畫合作公益單位 屏東伯大尼之家 之一

「每次大米缸計畫提供的米,不管是包裝還是過程,都是很慎重,讓我們很安心、知道品質是很好的。」在屏東伯大尼之家服務十八年的李督導,在家園內被稱為「師母」,除了負責管理及營運等相關工作,也從每一粒米的把關,延伸到每個孩子身心狀態的照護,24小時照料著家園收容的孩子們,與他們共同生活。

屏東伯大尼之家是一個獨立經營的智能障礙教養機構,教養 6 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中、重度、極重度智能障礙者,及兼有多重障礙者,包括由政府轉介安置的智能障礙個案,目前的收容人數約在142人左右,每月食米量缺口約為500到600公斤,目前由大米缸計畫每月穩定支持120公斤的新鮮有機米。

照護日常,守護每個微弱生命的尊嚴。

「我是基督徒,做在微小身上,就是做在耶穌身上。」我們從開始在屏東伯大尼之家服務的機緣聊起,除了信仰之外,李督導也從另一個面向分享,「如果我們一直都看到很完美的人,一直沒有缺乏,在當中你也會不知道感謝及感恩,不知道自己的幸福,很多人看我們這些弱勢的孩子,可能不會講話或行動不便,但是他們應用他們僅存的能力,去做他們能做的事情,去流汗、有目標且有目的的復健。」

屏東伯大尼之家別於尋常照護機構,復健多在室內的做法,反而將原本應該在室內復健室做的復健工作,轉換為與大自然緊密接觸的田間工作,規劃大面積的安全種花、種菜場域,園區內有牛、羊、豬的飼育場地,動物陪伴孩子們,孩子們相對就有責任照顧動物,讓牠們周遭環境乾淨、吃飽,也讓孩子透過自己可以負擔的勞動,復健同時舒緩身心,「我們帶孩子一起到田間工作,拔草、撒種子、澆花、讓植物成長,這樣我們可以減少依賴別人,用健康的方式種,自己有點菜吃也有點水果吃,很弱的生命,也有生命的尊嚴,反而讓更多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的人,看到孩子們的能力,都只有那麼一點點,他們有那麼多的殘缺,但是他們可以快樂,就是這樣。」

「屏東伯大尼之家的收容的孩子幾乎都有智能障礙,生活上不會應變及自我保護,我們規劃讓他們可以安全生活的環境,但為了避免突發意外,我還是會隨機的,24小時跟他們在一起。」屏東伯大尼之家規劃每六個孩子就有一個專屬的老師陪伴,李督導的角色就是隨時支援,家園中的孩子在智能障礙之外,有一半仍伴隨精神障礙,屏東伯大尼之家園區的規劃,很大部分就是為了支持孩子們分解情緒,「精神障礙的困難,就是情緒沒辦法分解,會有情緒問題,我比較有經驗,大概知道,當他們在哭鬧的時候,用什麼方法可以去轉移、安慰,讓他的情緒紓解下來。像這樣的孩子,一般如果不會處理,送到精神科醫院大門兩三道鐵門關起來、給藥吃。雖然我們也有請醫師給適當的處方藥,但是這些處方藥,他們會有副作用,嗜睡、腳很沈重,如果靠工作可以紓解掉情緒,需求就被滿足,減少用藥、情緒穩定,他們才有尊嚴,被關起來有什麼尊嚴?他們還是人。」

當連情緒及感受都被照料,我們才能夠說,這是由內而外,從身至心,扎實的照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