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一個公益計畫,就是看時間走多長、路走多遠。」- 裏物文化 大米缸計畫執行團隊 之三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大米缸計畫,那會是什麼?「真誠的『真』,沒有騙人,大家都很開心可以盡一份力,就好像小時候朋友一起做勞作,共同創造的興奮與喜悅。」裏物文化 大米缸計畫執行團隊(以下簡稱裏物文化)不約而同地說。

 大米缸計畫簡單來說,就是做好整合這件事,企業對受助單位的單向溝通是捐贈、對農夫的單向溝通是購買,三方之間沒有一個透明的溝通過程,大米缸計畫所做的整合,便是將三方對話打開,變成透明的狀態,很多無形的浪費就會被省略掉。

 「我們遇到最大問題,第一是讓人瞭解,第二是讓人相信,這都需要時間慢慢培養,但一個品牌維持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收益,需要時間與支持者、生產者及受助者培養感情與默契,在做品牌堆疊的過程中,連結紀錄片導演、雜誌媒體等,這些都是必須做的,透過這些方式,把我們的形象具體地告訴更多人。」

執行的過程中,裏物文化也不諱言有困難之處,「我們現在最痛苦的就是在這之間,怎麼去取捨,是不是要放更多比重在行銷推廣?還是說要做什麼讓預期的目標更快達到?這並不是單純談花多少錢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時間,一個人在看一個公益計畫,就是看時間走多長。」內心反覆對所有環節提問,因為沒有類似的運作模式可供參考,所以一切好壞,嘗試才知道結果。

「我們是第一個大米缸計畫,但希望不是唯一一個大米缸計畫。」

「除了支持有機農夫及需要米飯的單位,使善循環長久延續,也希望透過大米缸計畫的串聯,未來連結更多元的友善循環。我們目前正籌備將大米缸計畫記錄成一本書,像是自傳,也可以說是一本工具書,從計畫發起的動機、品牌的逐步構思與執行細節等,將點點滴滴紀錄、編輯成一本書,無論未來要做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企業或善循環相關計畫的人都可以參考,當在面臨問題或需要做決策時,有先前模式當作例子。」從奠基的初心到如今正在做的事,面對未來,裏物文化也規劃了大米缸計畫下一階段的任務與目標,「希望這個計畫不會在受助單位畫下句點,而是讓吃到米的人,將來也能夠持續傳承這份溫暖的心意。因此,未來計畫規劃一個完整的媒合機制,公益單位與支持企業有更多連結,也為專注有機的農夫提供進修補助。」

看見大米缸計畫,對自己、土地、社會的改變。

 裏物文化談起自從執行大米缸計畫,自己本身的改變,「當你在乎一件事時,就會在意它的細節。」戒掉囫圇吞棗的習慣,吃飯時開始細細品嚐,在意米的香氣、口感和尾韻,研究產地和品種,這都是大米缸計畫帶給裏物文化的禮物。

相信看著這篇專欄的你和我,最想知道的是,裏物文化在執行大米缸計畫時,有沒有因為常常吃米飯,越來越幸福肥呢?「沒有因為吃米而變胖,有變胖,但是是因為吃餅乾!」這是來自裏物文化令人又好氣又好笑的回應,與大米缸計畫一樣,無比真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