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缸的觀察視角

1.3

100

2%

弱勢對象觀察

在台灣,每100人就有1.3人無法好好吃飯。這些人包含弱勢長輩、弱勢兒少及婦女、身心障礙需生活扶助者與低收入戶等等。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主計處

友善稻農觀察

到2022年為止,有機與友善耕作的面積僅2%,且每個產期友善稻農們幾乎都得面臨銷售困境。

資料來源:農糧署、合作米廠真實回饋

大米缸的觀察視角

1.3

100

弱勢對象觀察

在台灣,每100人就有1.3人無法好好吃飯。這些人包含弱勢長輩、弱勢兒少及婦女、身心障礙需生活扶助者與低收入戶等等。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主計處

2%

友善稻農觀察

到2022年為止,有機與友善耕作的面積僅2%,且每個產期友善稻農們幾乎都得面臨銷售困境。

資料來源:農糧署、合作米廠真實回饋

友善稻農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現況 1

與慣行農法的相比無銷售上的優勢

有機與友善耕作的產量,都相較慣行農法低,但花費的時間、人力、金錢卻沒有減少。因此在糧食市場以量訂價的主流影響下,一般大眾會先選擇知名品牌與便宜的米糧優先採購,導致有機與友善耕作的米在銷售無法穩定,通路上也相對受阻。

現況 2

飲食西化與開放進口,國產稻米供過於求

受到飲食習慣改變的影響,導致國人的食米量每年都在創史上新低。再加上政府開放低價的糧食進口,使得國產稻米年年都遇到滯銷與生產過剩。友善稻農在米糧市場縮小但有國產慣行稻米與進口稻米的雙層夾擊下,如何找到生存之道更是件難題。

弱勢對象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現況 3

經濟條件不佳,常無法溫飽與好好吃飯

弱勢對象在經濟與生活條件有限的狀況下,時常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或者是為了省錢長期吃影響健康的即時食品,因此導致身體出問題,例如弱勢兒童與長輩常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長輩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自身的疾病惡化。

現況 4

社福機構收到的物資量與品質不穩定

台灣有很多社福機構,透過募糧食來幫助弱勢對象取得溫飽。然而,物資捐贈狀況時多時少保存不易外,也常遇到好不容易募集來的物資品質不佳,不適合再發送給弱勢對象食用。因此,每個月如何取得適量、穩定且新鮮的物資是件難事。

聽聽大家怎麼說

大眾都越來越不吃米了,
這些米要賣給誰?

友善稻農

糧食捐贈都無法穩定,
過多過少都難處理。

社福機構

基本生活都成問題了,
如何能好好吃飯?

弱勢對象

合作單位心聲

農夫在乎與煩惱的那些事

持續關懷才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為什麼弱勢團體就不能吃好一點的東西?

大米缸接下來會持續分享更多的計畫,
讓我們一起將這份善循環滾動起來!

大米缸接下來會持續分享更多的計畫,
讓我們一起將這份善循環滾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