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缸緣起故事

「想讓每個人,可以好好吃飯」

我們有個小小願望,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

長年以來,大米缸創辦人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跑南走北,蟄伏於台灣各地。來往過程中,便看見了辛勤耕作的有機與友善耕作小農,不論歉收或豐收,臉上都掛上憂愁。原來他們心心念念的是,這些對土地友善的米可以賣給誰,才能有足夠收入來維持生計。

另一方面,儘管多數台灣人衣食無虞,卻仍有約三十萬人每天是無法溫飽,像是弱勢長輩、弱勢兒少、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與邊緣戶等等。原來看似簡單的日常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在友善稻農與弱勢族群身上仍是一件難事…

因此,2018年我們帶著「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生活」的平凡夢想,發起了大米缸計劃。

在2021年時遇到了疫情影響,我們看見更多的社福資源缺口與小農生計的壓力,我們希望能擴大服務量讓更多人參與到糧善循環中,因此隔年便轉型成立了「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讓大米缸的服務擴展至全台,並延伸出關於食農教育、生物多樣性等相關議題計劃,從一顆米的產地端到餐桌端都有完整的服務。

「我們不急,但我們要持續一年接著一年耕耘下去,這就是大米缸。」

裏物文化有限公司

•品牌企劃服務
•永續禮品設計
•企業活動規劃
•CSR專案服務

大米缸
共好精神

•糧善公益循環
•支持環境永續
•社會資源共好

社團法人台灣
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

•公益米缸服務
•米食教育推廣
•公益單位合作

大米缸善循環共好機制

透過資源共享模式,讓日常可以是永續與善意的行動

透過資源共享模式,
讓日常可以是永續與善意的行動

組織
永續經營與發展
•大眾募款
•企業合作
•財務行政

有機友善
農業推廣
•有機與友善農友合
•食農教育推廣

社福機構
支持服務
•外部資源媒合
•食農教育課程合作

提供弱勢者安全糧食

許多弱勢者至今難以溫飽取得健康安全糧食。過多過少的糧食捐贈都會導致第一線的社福人員以及弱勢者的飢餓問題不法被解決。為此大米缸從米糧的產地開始,把關品質與定期定額產地直送至弱勢者手中,讓弱勢者可以吃得健康安心!

有機與友善農業推廣

多為個體戶或微型組織的有機與友善稻農,在⼈⼒、經費與通路有限的狀況,以及國人食米量年年衰退的影響下滯銷是常態。大米缸直接與有機與友善農友合作,提供從產銷上的支持服務,讓農友可以專心生產、堅持種植對環境好的農法。

提升弱勢兒少食農素養

大米缸專注於弱勢兒少的食農教育推廣與課程規劃,並積極與育幼院、偏鄉學校等合作開課,讓多有營養不均與缺乏陪伴的弱勢兒少能從小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學習飲食相關知識與技能,便能從「吃飯」開始提升生活的品質。

提倡農業生物多樣性

支持有機與友善耕作,進一步讓大眾了解與實際參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行動。水稻田環境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水稻田除了生產稻米外,還是全台總面積最大、可涵養多樣性生物的「人工濕地」不論在動物或植物方面,與慣行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往往擁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2025

•發起「綠保米缸計劃捐米同時支持生態共好」

2024

•通過 People& Planet First 國際社會企業認證

•「綠映大地有機米禮盒」設計獲 金點設計獎標章

•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暨第九屆尤努斯獎 優選、特別獎

2023

•發起「糧善教室計劃|給弱勢兒少的食農教育」

•成為 社團法人公益自律聯盟 成員

2022

• 成立 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

2021

•「大米缸計劃」轉型成「公益米缸計劃」服務至全台

2019

•大米缸計劃 嘖嘖群眾募資上架

2018

•發起「大米缸計劃助糧弱勢同時支持友善小農」

大米缸緣起故事

「想讓每個人,可以好好吃飯」

我們有個小小願望,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

長年以來,大米缸創辦人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跑南走北,蟄伏於台灣各地。來往過程中,便看見了辛勤耕作的有機與友善耕作小農,不論歉收或豐收,臉上都掛上憂愁。原來他們心心念念的是,這些對土地友善的米可以賣給誰,才能有足夠收入來維持生計。

另一方面,儘管多數台灣人衣食無虞,卻仍有約三十萬人每天是無法溫飽,像是弱勢長輩、弱勢兒少、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與邊緣戶等等。原來看似簡單的日常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在友善稻農與弱勢族群身上仍是一件難事…

因此,2018年我們帶著「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生活」的平凡夢想,發起了大米缸計劃。

在2021年時遇到了疫情影響,我們看見更多的社福資源缺口與小農生計的壓力,我們希望能擴大服務量讓更多人參與到糧善循環中,因此隔年便轉型成立了「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讓大米缸的服務擴展至全台,並延伸出關於食農教育、生物多樣性等相關議題計劃,從一顆米的產地端到餐桌端都有完整的服務。

「我們不急,但我們要持續一年接著一年耕耘下去,這就是大米缸。」

裏物文化有限公司

•品牌企劃服務
•永續禮品設計
•企業活動規劃
•CSR專案服務

大米缸
共好精神

•糧善公益循環
•支持環境永續
•社會資源共好

社團法人台灣
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

•公益米缸服務
•米食教育推廣
•公益單位合作

大米缸善循環共好機制

透過資源共享模式,讓日常可以是永續與善意的行動

透過資源共享模式,
讓日常可以是永續與善意的行動

組織
永續經營與發展
•大眾募款
•企業合作
•財務行政

有機友善
農業推廣
•有機與友善農友合
•食農教育推廣

社福機構
支持服務
•外部資源媒合
•食農教育課程合作

提供弱勢者安全糧食

許多弱勢者至今難以溫飽取得健康安全糧食。過多過少的糧食捐贈都會導致第一線的社福人員以及弱勢者的飢餓問題不法被解決。為此大米缸從米糧的產地開始,把關品質與定期定額產地直送至弱勢者手中,讓弱勢者可以吃得健康安心!

有機與友善農業推廣

多為個體戶或微型組織的有機與友善稻農,在⼈⼒、經費與通路有限的狀況,以及國人食米量年年衰退的影響下滯銷是常態。大米缸直接與有機與友善農友合作,提供從產銷上的支持服務,讓農友可以專心生產、堅持種植對環境好的農法。

提升弱勢兒少食農素養

大米缸專注於弱勢兒少的食農教育推廣與課程規劃,並積極與育幼院、偏鄉學校等合作開課,讓多有營養不均與缺乏陪伴的弱勢兒少能從小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學習飲食相關知識與技能,便能從「吃飯」開始提升生活的品質。

提倡農業生物多樣性

支持有機與友善耕作,進一步讓大眾了解與實際參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行動。水稻田環境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水稻田除了生產稻米外,還是全台總面積最大、可涵養多樣性生物的「人工濕地」不論在動物或植物方面,與慣行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往往擁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2025

•發起「綠保米缸計劃捐米同時支持生態共好」

2024

•通過 People& Planet First 國際社會企業認證

•「綠映大地有機米禮盒」設計獲 金點設計獎標章

•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暨第九屆尤努斯獎 優選、特別獎

2023

•發起「糧善教室計劃|給弱勢兒少的食農教育」

•成為 社團法人公益自律聯盟 成員

2022

• 成立 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

2021

•「大米缸計劃」轉型成「公益米缸計劃」服務至全台

2019

•大米缸計劃 嘖嘖群眾募資上架

2018

•發起「大米缸計劃助糧弱勢同時支持友善小農」

大米缸接下來會持續分享更多的計畫,
讓我們一起將這份善循環滾動起來!

大米缸接下來會持續分享更多的計畫,
讓我們一起將這份善循環滾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