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每個人,可以好好吃飯」
我們有個小小願望,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
長年以來,大米缸創辦人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跑南走北,蟄伏於台灣各地。來往過程中,便看見了辛勤耕作的有機與友善耕作小農,不論歉收或豐收,臉上都掛上憂愁。原來他們心心念念的是,這些對土地友善的米可以賣給誰,才能有足夠收入來維持生計。
另一方面,儘管多數台灣人衣食無虞,卻仍有約三十萬人每天是無法溫飽,像是弱勢長輩、弱勢兒少、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與邊緣戶等等。原來看似簡單的日常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在友善稻農與弱勢族群身上仍是一件難事…
因此,2018年我們帶著「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生活」的平凡夢想,發起了大米缸計劃。
在2021年時遇到了疫情影響,我們看見更多的社福資源缺口與小農生計的壓力,我們希望能擴大服務量讓更多人參與到糧善循環中,因此隔年便轉型成立了「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讓大米缸的服務擴展至全台,並延伸出關於食農教育、生物多樣性等相關議題計劃,從一顆米的產地端到餐桌端都有完整的服務。
「我們不急,但我們要持續一年接著一年耕耘下去,這就是大米缸。」
許多弱勢者至今難以溫飽取得健康安全糧食。過多過少的糧食捐贈都會導致第一線的社福人員以及弱勢者的飢餓問題不法被解決。為此大米缸從米糧的產地開始,把關品質與定期定額產地直送至弱勢者手中,讓弱勢者可以吃得健康安心!
多為個體戶或微型組織的有機與友善稻農,在⼈⼒、經費與通路有限的狀況,以及國人食米量年年衰退的影響下滯銷是常態。大米缸直接與有機與友善農友合作,提供從產銷上的支持服務,讓農友可以專心生產、堅持種植對環境好的農法。
大米缸專注於弱勢兒少的食農教育推廣與課程規劃,並積極與育幼院、偏鄉學校等合作開課,讓多有營養不均與缺乏陪伴的弱勢兒少能從小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學習飲食相關知識與技能,便能從「吃飯」開始提升生活的品質。
支持有機與友善耕作,進一步讓大眾了解與實際參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行動。水稻田環境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水稻田除了生產稻米外,還是全台總面積最大、可涵養多樣性生物的「人工濕地」不論在動物或植物方面,與慣行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往往擁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想讓每個人,可以好好吃飯」
我們有個小小願望,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
長年以來,大米缸創辦人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跑南走北,蟄伏於台灣各地。來往過程中,便看見了辛勤耕作的有機與友善耕作小農,不論歉收或豐收,臉上都掛上憂愁。原來他們心心念念的是,這些對土地友善的米可以賣給誰,才能有足夠收入來維持生計。
另一方面,儘管多數台灣人衣食無虞,卻仍有約三十萬人每天是無法溫飽,像是弱勢長輩、弱勢兒少、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與邊緣戶等等。原來看似簡單的日常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在友善稻農與弱勢族群身上仍是一件難事…
因此,2018年我們帶著「想讓每個人都可以好好吃飯、生活」的平凡夢想,發起了大米缸計劃。
在2021年時遇到了疫情影響,我們看見更多的社福資源缺口與小農生計的壓力,我們希望能擴大服務量讓更多人參與到糧善循環中,因此隔年便轉型成立了「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讓大米缸的服務擴展至全台,並延伸出關於食農教育、生物多樣性等相關議題計劃,從一顆米的產地端到餐桌端都有完整的服務。
「我們不急,但我們要持續一年接著一年耕耘下去,這就是大米缸。」
許多弱勢者至今難以溫飽取得健康安全糧食。過多過少的糧食捐贈都會導致第一線的社福人員以及弱勢者的飢餓問題不法被解決。為此大米缸從米糧的產地開始,把關品質與定期定額產地直送至弱勢者手中,讓弱勢者可以吃得健康安心!
多為個體戶或微型組織的有機與友善稻農,在⼈⼒、經費與通路有限的狀況,以及國人食米量年年衰退的影響下滯銷是常態。大米缸直接與有機與友善農友合作,提供從產銷上的支持服務,讓農友可以專心生產、堅持種植對環境好的農法。
大米缸專注於弱勢兒少的食農教育推廣與課程規劃,並積極與育幼院、偏鄉學校等合作開課,讓多有營養不均與缺乏陪伴的弱勢兒少能從小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學習飲食相關知識與技能,便能從「吃飯」開始提升生活的品質。
支持有機與友善耕作,進一步讓大眾了解與實際參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行動。水稻田環境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水稻田除了生產稻米外,還是全台總面積最大、可涵養多樣性生物的「人工濕地」不論在動物或植物方面,與慣行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往往擁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服務時間
服務專線
聯絡信箱
聯絡地址
訂閱電子報
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
台內團字第1100068077號
衛部救字第1141362877號
本協會為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成員
財務由 大川會計師事務所 查核確認
服務時間
服務專線
聯絡信箱
聯絡地址